肺癌在很多國家都是高發(fā)病率、死亡率的疾病,男性、女性肺癌發(fā)病率分別占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一、二位,死亡率均居首位。此外,肺癌的來臨總是“不聲不響”,本以為只是小小的肺炎或感染,沒想到一檢查就是肺癌中晚期,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時間。因此,日常生活中要高度警惕該疾病,對身體出現的某些癥狀表現要提高警惕。
1.什么是肺癌,有哪些危險因素?
肺癌是一種起源于肺部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惡性腫瘤,可向四周或全身擴散,被稱為惡性腫瘤中的“頭號殺手”。肺癌的危險因素多,再加上日常生活中身體出現的一些細小變化不注意,導致一經檢查就是中晚期。例如,肺癌有基因突變遺傳的可能,有家族史的群體是肺癌的高危群體。人體在免疫機能降低、內分泌失調、代謝異常的情況下,更容易受到各種危險因素的侵擾,患上各種疾病。
吸煙是引起肺部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,70%—80%的肺癌都是長期、大量吸煙導致的,且吸煙者比不吸煙者患肺癌及死亡率也更高(10倍以上),開始吸煙的年齡越小、煙癮越大、煙齡越長、日吸煙數越多,患病率和死亡率越高,包括吸二手煙。
長期接觸環(huán)境致癌物、大氣污染也是引起肺部疾病的主要因素,從事石棉、砷、鉻、鎳、煤焦油及放射性元素相關工作的群體是肺癌的高危群體。
2.當身體出現以下癥狀表現的時候,要警惕肺癌!
隨著醫(yī)療技術的持續(xù)發(fā)展,肺癌也是有治愈可能的。通常而言,早期肺癌患者在積極配合治療后,有一定幾率可以治好。如果發(fā)展到二期、三期,患者積極配合治療,也是可以有效控制和逆轉的,延長患者壽命,甚至轉為長期生存的病人。因此,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篩查疾病,有條件的要定期進行健康體檢,當身體出現以下癥狀表現,要高度警惕,確保做到早篩查、早發(fā)現和早治療。
發(fā)熱、長期咳嗽、咳血:肺癌早起無明顯特異性癥狀,患者可能會出現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相關癥狀,如咳嗽(刺激性干咳)、低熱(服用退燒藥后無法緩解)等,隨著咳嗽時間的延長及病情的進展,患者還可能出現咳血的情況。
聲音嘶啞、胸悶氣短:這也是肺癌患者的常見癥狀,尤其是晨起的時候,這可能預示著肺原發(fā)腫瘤已經侵犯臨近結構,甚至是肺癌中后期。
肩、背、胸、臂疼痛:肺腫瘤刺激胸膜的情況下,會引起患者胸痛、肩痛,尤其是咳嗽、氣短的時候,痛感會更加強烈。
面頸部、雙上肢水腫:當病灶壓迫到上腔靜脈的時候,可能會引起上肢、面頸部水腫,在得到足夠的休息之后,這種情況也得不到緩解。
其他情況:當病灶轉移到的患者大腦部位的時候,可能會引起頭痛(持續(xù)性)、視朦、意識模糊、癲癇等情況;當出現肝臟轉移情況的時候,會引發(fā)黃疸;當出現遠處轉移或全身轉移情況的時候,可能會出現乏力、不明原因消瘦、食欲下降的情況。
3.科學預防肺癌,我們應該這么做!
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預防肺癌,強化健康安全意識。
定期檢查。肺癌高危群體要定期體檢,建議年齡超過40歲、吸煙史超過20年或每天吸煙大于20支、特殊環(huán)境作業(yè)、肺癌家族史等高危群體每年至少體檢1次;當身體出現上述癥狀表現的時候,也要及時到醫(yī)院檢查,可以做X線胸片檢查、肺部CT檢查等。
遠離危險因素。日常生活中最好做到不吸煙(包括二手煙)、少喝酒;從事特殊職業(yè)的群體要落實好安全防護措施,如正確佩戴口罩等;做飯的時候正確使用油煙機等設備,減少廚房油煙等,遠離各種可能導致肺癌的危險因素。
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(tài)。日常要注意調節(jié)情緒和壓力,避免各種負面情緒的侵擾。
提高免疫力。日常要堅持適度運動鍛煉,保持良好睡眠和充足休息,保持營養(yǎng)充足和健康均衡,促進免疫力不斷提高。
結語 肺癌大多是“拖”出來的,肺癌對身體健康的威脅大,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,積極預防、定期篩查,一旦出現相關癥狀,要及時就診和配合治療。